国职职业技能鉴定(山东)有限公司
重要通知:
兰州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 为创新发展插上腾飞翅膀
 

(原标题:兰州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为创新发展插上腾飞翅膀)



兰州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为创新发展插上腾飞翅膀



2016-11-16 09:32 来源: 兰州日报 记者颜晨 特约记者陈风雷





每日甘肃网11月16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奋勇争先的兰州,劈波斩浪,千舟竞发;矢志发展的兰州,风起帆扬,英才齐聚。


近年来,兰州市人才工作立足转型跨越发展需要,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,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,启动实施重大人才项目,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,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,开创人尽其才、才尽其用、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,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

战略优先布局:健全人才工作保障体系


“政以才治,业以才兴。”五年来,我市始终坚持人才战略优先布局,着力健全人才工作科学发展保障体系,坚持党委领导、政府主导、政策引导、考核督导的原则;


健全完善领导小组会议制度、人才工作报告制度、人才工作责任清单制度、导向性管理考核机制,形成“统分结合、上下联动、协调高效、整体推进”的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。


专项经费逐年增加,2016年市财政列支人才专项资金5786万元,全市各级财政投入人才工作的专项经费达到1.86亿元,有力保障了人才培养、人才引进和重点人才工程实施。


政策制度落细落实,制定出台《加快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》、《深化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》、《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》、《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办法》、《人才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》,“人才强市”的战略目标越来越坚定清晰、政策措施越来越具体扎实,政策红利不断释放。


创新体制机制:全力构建“人才高地”


初冬的下午,七里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、高级农艺师李斌在日光温室中钻进钻出,仔细查看着特种蔬菜的长势。尽管时值周末,但这位曾多次荣获省、市、县等有关部门奖励的农技专家,还是一如既往地忙碌。


2012年,李斌来到七里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,尽管是新岗位,但依然是他心爱的农业技术领域。他把农技试验研究与示范种植相结合,建立了精细特菜基地、百合标准化示范基地等多个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和培训基地,成立农民田间学校,切实拓宽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道路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2015年,李斌被评为七里河区第一批杰出人才。


五年来,我市在人才培养、引进、流动、评价、激励等各个环节,不断进行政策突破和创新,为用人单位放权、为优秀人才松绑。


坚持创新人才吸引机制,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引才政策,制定出台《兰州市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及实用人才实施细则(修订)》、《兰州市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》,对急需紧缺高层次和实用人才通过考核方式引进,先后引进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和副高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1000多人,柔性引进国内知名专家、学科带头人等189人,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、重点产业中。


坚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,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突出培养方式的精准性、实效性,选派骨干人才、优秀企业家、文化产业人才、电子商务人才等各类急需紧缺人才,在北大、人大、浙大、川大、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专题培训,每年培养各行业人才达30万人次,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,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


坚持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,因岗制宜、因才施措、评准评好、以评促干,在“乡村致富之星”、“金蓝领”、“金城文化名家”评选过程中,不唯学历、不唯年龄、不唯职称,按“地方标准”、“行业标准”评定人才,评选出一批文化传承人、田秀才、土专家,形成重品德、重能力、重业绩的评价导向。提高“千人计划”专家、国务院特贴专家、省优专家、市级科学技术奖、科技功臣奖等奖项的配套奖励额度。兑现领军人才、百名优秀人才、骨干人才津贴300余万元,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有力支撑。


坚持创新人才流动机制,破除人才流动障碍,在市政府国资委试点建立机关、事业、企业之间的人才双向互通交流机制,探索开展政府与地方金融机构人才互派交流挂职工作,有效促进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。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、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,合理降低远郊县区和医疗卫生领域对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条件,有效缓解基层人才不足现状,推动区域协调发展。


实施人才工程:打造创新创业载体平台


“人才者,求之则愈出,置之则愈匮。”五年来,我市把坚持以人才项目助推人才工作,着力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建设。按照《兰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》提出的“十大人才工程”,科学论证、精心谋划,组织实施了一大批有特色、有规模、有影响的人才工程。


实施“百名优秀人才荟萃”工程,评选百名“领军人才”“金蓝领优秀高技能人才”“乡村致富之星优秀农村实用人才”“金城文化名家”“金城创新创业非公企业家”“骨干人才”“金城名师”“金城名医”,发挥较强示范引领作用。


实施“双创”扶持工程,发挥各类创业创新平台技术优势,打造了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、兰州3D打印产业园、留学人员创业园、生物化工孵化器暨大学生创业园、丝路电商产业园等双创优质平台426个,形成经济发展新引擎。出台《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》,两年来共扶持各类创新创业项目184个,扶持资金7000万元。


实施人才精准扶贫工程,每年选派20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科技人才到贫困村挂职;开展精准扶贫能力培训,用3年时间,将贫困片区领导和驻村干部轮训一遍;依托91个贫困村、26个乡镇实用人才培养实训基地,培训贫困片区和贫困村实用人才10000名以上;选派100名科技特派员到贫困村开展“零距离”技术服务,实现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。


实施人才特区建设工程,先后确定三区、五个县区和1户企业所作为试点单位,为全市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提供示范、积累经验。紧抓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契机,制定《关于深化人才管理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》《加强院地交流合作实施方案》,培养和集聚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。300余家企业、50团队入孵兰州新区产业孵化大厦,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。与中科院、中科院近物所、瑞典隆德大学、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等19家科研院所和40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。


优化服务环境:为人才解决“后顾之忧”


良禽择秀木而栖。要想“栽下梧桐引来凤凰”,不仅要为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好平台,还要不断在完善文化教育、医疗卫生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上下功夫,真正实现“既要引得来,更要留得住”。


2016年5月,随着16名博士、专家等高级人才的入住,兰州市人才公寓正式投用。该项目是市委市政府为大力推进“人才强市”战略的重大举措,是兰州市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的公寓,共107套,实现拎包入住。


“考虑的太细致了。我们没想到的,他们全想到了,就连垃圾桶这样的小设施,都已经摆放到位。”入住公寓的高级人才纷纷表示,公寓不仅居住条件好,设施也非常完善,接入了宽带、有线电视、固定电话,安装了电子监控管理系统,配备了家具家电,生活用品一应俱全。


当然,这只是善用人才、用好人才的一个缩影,我市坚持优化落实政策,制定出台《兰州市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及实用人才实施细则(修订)》,明确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在创新创业、扶持激励、职称薪酬、保险医疗、住房保障、配偶子女安置9个方面优惠政策,形成“1+9”政策保障体系,设立“一站式”服务通道,为700余名引进人才兑现了优惠政策。


在优化服务环境方面,坚持市领导联系专家制度、重大节日走访慰问专家制度以及高级专家定期体检疗养等制度,为1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发放安家补贴60万元,使用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引进急需专业人才41名,多策并举优化了全市人才学习环境、生活环境、工作环境、学术环境和人际环境。开辟兰州人才信息网和《兰州日报》“人才专栏”,大力宣传先进人物、典型事迹和经验做法,在全市营造了尊重劳动、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、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。